回答

收藏

[社会] 案例库019:09社会心理学Master全奖经验分享 (申请到Tennessee)

申请案例 申请案例 3158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12-09-25

案例库
国家: 美国
录取学校: 田纳西某大学
录取专业: 社会
offer: Offer 有奖金
学位: Master
入学:
本科学校:
本科专业:
成绩:
相关经验:
大家好。我现于美国田纳西某大学就读社会心理学理学硕士(M.S.)。我曾两次申请08及09学年的美国心理学研究生院,并于去年成功获得6/8所大学的录取,现以全奖身份在美就读。关于我的背景和历年申请总结及心路历程,请自行于本论坛搜贴。

发布这个帖子,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现正是申请关键时刻,许多同学需要申请方面的帮助和疑难解答。
第二,我以往的帖子过于深邃冗长,不适合直接操作学习。
第三,寄托论坛上缺乏此方面有质量并诚恳的帖子。
和一个优势:我既有自身经验供同学参考,又有来自我们院长、我目前导师的申请意见,以求公正权威。

问题一:申请硕士还是博士?
硕士的特点是:竞争门槛低、不要求很强的相关学术背景(例如论文)、奖学金比例小、学校声誉相对较差。
博士的特点是:竞争非常激烈、要求学术背景、录取基本有奖(多是全奖)、学校声誉较好(综合排名高)。

我的答案是硕士。这篇文章针对的对象是专业背景不强、没有什么研究、多是凭爱好和一腔热血的“普通”本科同学。牛人自然知道自己应该去申请博士,当然牛人大多不会出现在这里读我的帖子。

在解释我的答案之前,先回答一个很多同学的疑惑。“我怎么没看到有学校有硕士项目?”这个问题揭示了选校上的一个最大误区,就是通过排名来筛选。我猜测这种分层选校法应该是一些工科生发明的,反正他们哈弗耶鲁随便去,所以索性随机抽样。但如果作为一个心理学的申请者你也盲目采用这种方法,那么,用一个与本文文风不和谐的词藻,你“稳挂”。USNEWS所列出的前300名院校全部是美国顶尖的综合科研院校,这些院校中90%以上(我大约只看过100多所)是只提供博士项目的。有些院校近年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开设硕士点,目的不过是为了挣钱养博士。所以,你永远不可能在这个列表中找到“保底”院校,也很难找到纯粹的硕士项目。

人都有虚荣心,所以很难说服自己去上一个榜上无名的学校。这种错误的观点不堪一击:第一,榜上无名有很多原因(老师数量、学生数量、资金),不代表项目不好;第二,当你没听说过一个学校时,最常见的原因是自己的无知。

攻读硕士关键在于相关领域的老师而不是学校。我在这里假设你是一个有想法的申请者,想要来美国研究某个问题。如果读教育心理,你可能想研究一下师生关系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如果你读社会,可能对社会认同理论感兴趣;如果你读认知,可能想研究一下后摄记忆,等等。既然你有兴趣,那么我假设你读过相关方面的某些著作,它们或者激发了你的兴趣,或者是在你兴趣驱使下阅读的。如果你说我就是冥冥之中有呼召,没读过任何书,那么你需要关闭浏览器,去读点书了。在你阅读的过程中,你肯定会发现在这个领域有建树或者起码有工作的学者,他们往往任教于某些院校,而他们所任教的院校就是你要去的归宿。一个与你意气相投的有名的导师不仅可以将你的学习成效发挥最大,而且他手上所掌握的大把资源和关系,足以帮你实现继续读博士或者在美国找一个好工作(如果你读I/O)的意愿。

再说奖学金。请注意!!!奖学金的比例与你获得奖学金的概率是两个独立事件!即使某些博士项目的奖学金的比例为100%,如果你没能被录取,那你获得奖学金的概率一样是零,而且失去了去美国读书的机会及申请的边际成本;即使某些硕士项目的奖学金比例为5%,那么你被录取了,就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而且获得了去美国读书的机会,即使你没钱去。

于是我们就回到了最原始的问题,申请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被录取啊!如果你有绝对的竞争力,那么一定要申请顶尖的项目;如果你的竞争力只是相对的,或者你觉得自己很锉,那么就要定位一个相对竞争不激烈的小项目,回避竞争,以求成功。

基于以上原因,你要申请硕士。

问题二,申请材料中,什么最重要?
GRE general!!不要以为中国学生考个1300以上稀松平常就小看了GRE的决定作用。作为沿用十几年的标准化考试,大部分院校依仗他作为主要删选标准,甚至是唯一的筛选标准。我们学系今年录取了近30名学生,有I/O,有Research Program,我是唯一获得奖学金的。对于录取并颁发我奖学金的原因,最主要只有一个,我的GRE成绩比其他申请者都高。

问题三,SUB考不考?
不要考!!我SUB考了96%(我还认识考98%的),我的导师说从来没注意到这个成绩。中国学生近年对SUB的热衷可以归结于两大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惯性。考完了托福、GRE还不过瘾,抱着求全的思想把ETS所能提供的合适的考试都考了,心理就踏实了。我当时就是复习了三个月,借了信用卡网上报名,然后一个人乐呵呵地跑到广外去考了这么一个小众的考试,自觉很有优越感,结果人家根本就不参考这个成绩。

二是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作祟。比起GRE铺天盖地的广泛性,SUB实在是太神秘了。没有新东方,没有盗版题,没有学校要求SUB!!但是奇怪的是,竟隐藏着这么一个考试,可以证明自己的心理学功底!!美国的逻辑是这样的,凡是普及的,大家都一致采用作为标准;不普及的,大家都不采用,以免造成评判上的偏差。试想,如果一百个申请者中就你一个考了SUB,学校网页上又没要求此成绩,而学校以这个原因录取了你,那么对于其他申请者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这个问题我呼吁两次了,还是遇到很多同学问我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都不要给ETS送钱了。

问题四,PS写什么内容?
基于对导师所作工作了解的基础上,告诉导师,我的研究兴趣和你的一致,或者我的兴趣能在此项目中得到发展。一个猪肉铺不会招回民来做工,同样的道理,话不投机半句多。

重点突出自己在统计上的优势。中国学生数学好是一个比较经得起检验的成见。你要证明自己不仅有良好的统计功底,而且喜欢做统计。你要知道美国学生两位数的加法都有用手机算的。我虽然统计是自学的,但来了之后还是立马鹤立鸡群。我的导师说,你当时应该在PS中突出这一点。

问题五,要不要陶瓷?
我理解,用英语推销自己是一件很囧的事。问问导师今年是否招生应该是比较明智的举动。你可以在信中列出自己的GRE成绩,如果够好,自然会受到很正面的答复。不要畏惧。

就说到这儿。我为此帖负责,从今天直到12月7日,我每天都会上来回答问题。有问题请跟帖问,不要轻易加群。祝大家申请愉快。




09社会心理学Master全奖(学校技巧 & 抵制盲目排名)(原帖)

本帖特别献给那些有志于出国读心理学,但申请受挫,或正在找寻方向的同仁。

为了这篇帖子,我筹划了一年。

去年的今天,我手上握着十封学校的来信,每一封都只有短短的两行。面对人生无可奈何的拒绝和即将毕业的迷茫,当时的我,除了忍耐,内心只被忧伤充满。

在一年后的今天,我收到了六个录取,其中四个是全额奖学金。当我再回首这原本难堪的一年时,却发现自己因着当时那一息不灭的理想而以前所为有的速度成长。当时一丝的忍耐不仅帮我胜过羞愧,更引领我拥抱广阔的人生。今年的成功,自然成为情理之中的人生。

我今年回来,履行一年的约定,发这个帖子。不是带着胜利者的姿态,而是作为一个走过荒芜的人,帮助失路的你们找寻自己的人生标杆。

我会分享自己的成功模式应对失败的举措,以及如何反思自己。关于我的背景和基本的申请思路,请参考“08Fall社会心理学Ph.D.申请分享”(
http://bbs.gter.net/bbs/viewthread.php?tid=848402&extra=&page=1)。

一  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罗马书5:4-5)

我是比较偏学术的一类人,一心继续深造,所以去年毕业之前没有找过工作,也没有打算找工作。因为留学计划的打乱,在毕业之后我只能回家。

但对于失败,我仍有所准备。在申请之余,大四坚持修了几门心理学相关的课程,继续充实个人背景;很认真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增加一个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经历;同时,申请了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7月至9月的志愿者服务,很好地帮助自己的心态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更重要的是,当你有一些事情做的时候,就没有太多时间分配给可悲的自我怜悯。

志愿者工作结束后,开始正式赋闲在家。家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消磨个人志气的地方。躺在床上,发发呆,上上网,再睡一觉,一天就过去了。你不需要动脑筋思考怎样生存,怎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因为你有地方住,有饭吃,更有美好的家人包容支持。我去做了几天的记者,做了几间外语学校,最后还是靠着每周教两次家教维持一个稳定的“收入”。就业的定位是很困难的。本来以为自己语言好、有出国申请经验,就打算从事英语培训,但涉入之后才发现,无论是收入还是层次都比想象的要低。一时间又放弃了奋斗。于是日日宅在家里,美其名曰申请学校,实际上开着电脑做白日梦。

这一段时间非常痛苦。一方面打不起精神做该做的事,一方面申请的截止日期临近。奋起与懈怠这两股力量每天在我脑中搏斗,更加筋疲力尽。

后来,我意识到这种意志上的“潜消沉”难以主观克服,继续逼迫自己,反而增加负罪感。于是有意地放松自己,找寻状态的最低点。在几天的堕落和沉沦中,我看到了自己最坏的一面,也于最坏的一面看到了自己生存的底线。就算放弃申请学校,放弃找工作,放弃理想,我仍有一技之长可以立足于这个社会。从这一点的希望出发,我重建了自己的信心。

其实最难以忍耐的,不是失败,而是自己不断提示自己,你是个失败的人。

跨过了自尊这一关,我就老练了。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去新东方面试的机会。

没有负担地去面试,一直面到第六次。后来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找到了我,我就去做猎头了。

有了正式的工作之后,更少时间去准备留学。每天9小时的工作虽然不是很累,但耗尽了精力。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逝,我心中产生了盼望。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失败没有把我打到,沉沦没有将我拖垮,一个小小的工作怎能让我放弃自己持守三年的梦想?

就在我准备发奋努力的时候,珠海的一所大学聘请了我。理想的工作。我于是带着几十份成绩单、推荐信飞越3000公里来到珠海。这个时候,已经是1月5日了。我连p.s.都没写。群里已经有人在问是否收到offer了。

但我没有像以前那样慌张。因为在这半年的等待与反思中,我的思想成熟了。而且不断尝试不同的工作,令我的简历丰满许多。我大致浏览了一下自己定位的学校,大都是3月截止,我就更加不急了。于是慢慢地筛选学校,做第一步的联系。

学校放寒假的时候,我还用当月的薪资去了一趟越南柬埔寨,又增加了人生的阅历。

回来之后,就2月了。家里都开始催我了。这个时候,我感觉到,时机成熟了。因为自己的思考成熟,所以每封陶瓷信都言辞恳切,内容扎实,所以基本都有回复。根据导师的热情度和资金状况,我很快将学校名单由40个缩减到10个。几天时间写完ps。

就在我寄材料的当天,收到了offer。原因是教授看了我寄给他们的简历,决定录取我了。那天才2月25日。我的材料寄得比谁都晚,offer到的比大多人早。

成功来得太突然,但是我还是申请了8所学校。最后收到了6个录取,其中四个给全奖,一个给一点奖,一个说有奖,让我自己申请。

我个人的经历,也可能是很多人的经历。成功只是一霎那,更多的时间是酝酿的过程。蝉叫的响亮,是因为在地里沉睡了7年。很多人看到我拿到这么多offer,都会赞叹说你真牛。当你们知道了我所做的这些工作,和普通的背景之后,还会说我很牛么?

我成功了,不是因为我有理想。而是因为在失败的那一刻,我选择了忍耐;在接踵而至的低落之中,我不忘反思自我,无时无刻不忘历炼卑贱的生命;在别人绝望的时候,我心中有盼望;在别人慌乱的时候,我心中有定针。最后,当别的失败者蒙羞退场,我终于站上领奖台。

这就是“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我没有资格给大家讲人生的道理,也不屑于搞什么励志,我只是分享自己的经历。谁没受过挫折,而留学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罢了。区别在于,你利用它崛起,还是就地倒下。

希望大家能明白,那些没有把我打倒的,反而使我更强壮。

二 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乃要照着神所加给人信心的度量,看得清明适度 (罗马书12:3)

去年申请全军覆没,今年成功率75%,我是如何达到这一提升的?
这一节里我们讲一下自我定位和选校的技术。以下言论囿于个人知识和阅历,难免有偏颇和不当之处,先行声明,请方家指正,共同学习。

首先,Ph.D.还是Master。首先我们要知道博士项目和硕士项目有什么区别。


大家通过初步的了解不难发现,大多数有博士点的学校,是不授予硕士学位的。要不就申博士,要不就没得申。这一类的学校应该是在USNews上有出现的,也就是所谓的综合排名前300的。对于博士项目,心理学有专业系统的分支。比较常见的有人格社会、发展、认知、神经语言、生理、比较(动物)、统计与测量、I/O等。我们不讨论临床和咨询。而教育心理学很多归属于教育学院,家庭/社区咨询等也归属于其它学院,另有健康心理学,有的归属于Public Health或者Rehabilitation,我们不作为心理学讨论。针对常见的这几大分支,总体来说,越是偏技术的越容易申请。也就是说,神经语言和做脑研究相关的认知是最容易的。群里几个Ph.D.中有两个就是做这个方向的。这样的领域更接近理科学,稍显枯燥,比较容易出论文。而最难的是社会和I/O。前者比较有趣,学的人多,后者就业好。社会的录取率基本是8%左右。中国学生没有相关雄厚的学术基础,又没有学术资源,申请很容易失败。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博士项目是硕博连读,5-6年毕业。基本上,博士如果录取你,就一定给全奖。即免学费并支付生活费。有的学校是先给一年以后再酌情续,有的是一下应承五年。当然现在也有某些“穷疯了”的学校,发博士的AD,就不予考虑了。养一个博士按五年计算,最少需要15万美金,每年2.5万美金的学费加5000美金的资助,大部分要更多。所以申请博士实际上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一旦申请上,就等于瞬间进账了100万人民币。除了买彩票,没有任何工作能与之媲美。如果你们能想通这个利益得失,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博士这么难申请。它理所应当很难,否则学校投错注,不但耗费导师的精力,也直接损失了一大笔钱。当然,你们也可以以此衡量一下自己,是否值这么多钱。

很多同学为前300名的学校障目,以为心理学没有硕士,我就是其中一个。但实际上稍微差一点的、没有什么排名的学校,往往是有大把心理学硕士项目的。心理学硕士一般分为研究型/实验型 (research/experimental masters' degree),普通型 (general psychology),I/O,咨询等。心理学硕士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帮助申请不到博士的本科生积攒学术分,一是深化心理学知识,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学校之所以开心理学硕士,也是想于本科教育之外弘扬学术,同博士项目的思想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因为项目规模尚未达到博士点的要求,而求全于硕士点。

既然他们也是为了弘扬学术,那么一味认为硕士没有奖学金,就非常武断了。理论上讲,所有的学系都是有资金的。正确的说法是,硕士奖学金的比例少,而不是奖学金少。同样10万美金,对于博士来说,只能招5人,它的覆盖率是100%;而硕士因为项目灵活,导师压力没有博士大,就可能招10人,于是就可能出现半奖甚至无奖的情况。根据今年的经验,最少的都会给10%学费的奖学金,聊胜于无。现在有的学校也在博士之余开设硕士项目。目的非常明显,即用一批硕士的资金养活博士。这样的硕士奖学金几率就会小很多。因为只有博士才能在学术上给学校做贡献,小硕是纯粹的教育消费者。

总结一下,博士肯定比硕士要求高,因此也更难申。博士有着明确的学术方向和定位,因此在申请之前需要确定未来5年的研究课题,而且要有相关领域研究背景。硕士只要展示自己在心理学上的基础和相关经验即可,学术可以入学再塑造。博士肯定有奖,硕士不一定。

所以对于背景一般,但又要求奖学金的同学,明智的策略是选择人口少的硕士项目。入学门槛低,奖学金竞争者少。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第二,怎么选择Master。

选校,不要看排名。USNews等综合排名系统不适合研究生参考。我们去上的不是那个大学,而是心理学系,所以专业排名参考性更强一点。但是对于大多数只有硕士项目的学校,即使在专业排名上也很难出现。而且通过参照你不难发现,凡是那些综合排名好的大学,在专业上也不会差很多,所以挑挑拣拣无非就是那几所。这三百所大学是全世界学子趋之若鹜的所在,如果你硬要在它们里面选,那就准备应对上百名本土学生的竞争吧。美国有3000余所注册大学,他们大部分都不差,或起码比国内的环境要好,这些大学应该是我们申请的对像。

选地点很重要。一所大学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它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就业前景、人口层次、竞争程度等。你偏爱山区还是海边,喜欢热闹的大都市还是清净的乡村,追求美国激昂的进取精神还是安于平静祥和的新教伦理,打算在美国进入企业还是到学校做教授,乐于享受华人圈的方便还是想认识更多白人还是愿意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如果没有想好这些问题,那么很可能会去到一个让你呆不下去的地方。生活不能幸福,学校好也很痛苦。

选地点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激烈的竞争。美国繁华的地区集中在加州和东北。这十分之一的土地上居住了超过一半的人口,同时又是很多人美国梦的落脚点。大部分的申请者都会优先选择这些地方,自然就有更多的人申请同一个位子。而中西南部广阔的地区本身地广人稀,也不为申请者青睐,自然有些不出色的学校就求贤若渴。这类学校常规只招收本州一些GPA和GRE都平平的当地学生,遇到GRE上1300的我们,自然不会放过。来到这样的学校,不仅会拿到奖学金,更可能受到教授的重视,而且周围中国人极少,是理想的学习环境。

这一类学校往往是州立。有的是Univ of State的较不好的分校,如大家都知道UT at Austin,而UT at El Paso就相对好申请;有些是州某一部分的州立,如Georgia Southwestern Univ.;有些是城市命名的,如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第三,如何说服自己选“差学校”

可能你始终都看不起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可能你仍将自己定位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不屑于那些乡下地方;也可能你会觉得大老远跑过去,总应该上一个叫得出名的学校才对得起自己……诸如此类的疑问包含很多逻辑上和知识上的漏洞,没有必要一一解释,你只需问自己两个问题即能给出答案:我是不是很想去美国?凭现有的条件,我能不能上那些心仪的牛校?

如果你真的想去,那就去了再说。无论你是上了多么差的大学,有没有奖学金,你起码到了美国。你的资源不同了,你的身份不同了,再去申请、转学就要容易很多。更何况你若是能拿到奖学金,不用花自己的钱,还何必在乎学校的好坏呢?

问题的根结在于,我们高看了自己。窝在学校,我们只知道一味的申请,只与自己陶瓷的教授打交道,根本不明白什么人与我们竞争。当你了解了对手以后,可能就不会因自己的落选而捶胸顿足,可能会很感恩自己有学校录取。当我们为自己的骄傲所蒙蔽之后,就偏离了应走的道路。而且执迷不悟,怀才不遇。所以,讲了这么多选校,实际上是为了劝说大家,在申请之前,仔细掂量一下自己的轻重;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要定位准了,大部分人都是能有学上的。就像在中国,高考650的上北大,250的一样可以上专科。各就其位。

最后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故事。我是按照地理位置和人口开始筛选学校的。先把美国地图背了一遍,把纽约、密歇根等东北各州、加州和德州这些热门地区排除掉,把中部一些地理环境不合我意的地区排除掉,把实在偏远无朋的阿拉斯加等地排除掉,把文化氛围太差的西弗吉尼亚排除掉,把肯定无奖的夏威夷排除掉。之后看了各州概要,了解了每个州人口的排名和学校的数目,把剩下的州中学校/人口比例小的排除掉。于是剩下的只不过东南部和西北的十几个州了。之后利用搜索引擎http://nces.ed.gov/collegenavigator/(美国领事馆推荐的)以这十几个州和心理学硕士作为关键词,搜索所有位于这些州的有心理学硕士项目的学校400余所。排除名校(如Vanderbilt),排除收费昂贵的私立,剩下的300余所学校逐一查看其心理学网页。这一步是挑选研究兴趣相同的教授。挑选出几十所,逐一发信问是否对我的背景感兴趣,是否招学生。把不回复邮件的、只回一句话的、态度不好的、告诉我没有奖学金的(注意!他们默认是有奖的)排除掉。剩下十几所。把不能够免申请费的、不能够免GT官方寄送的,排除掉一部分。最后剩下6所,加上去年申请过一次的两个学校(免申请费、免GT),一共8所。最后6所之中5所给了录取/全奖,一所要求我的成绩单核实,去年申请过的一所录取了,另一所再一次拒绝了我。

我最终去的是University of Tennessee at Chattanooga。不要告诉我你没听说过这个学校,没关系,我之前也没听说过。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有着基督教传统的安静平和的所在,城市不大也不小,消费很低,有两个教授愿意联合培养我,而且,我的同学全是美国人。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好好读完这个硕士。谁又能说,从田纳西出来的,博士就考不到Stanford呢?

今年的成功除了心智的成熟、工作经验的增多之外,要归功于定位和选校上所花的功夫。我敢大胆的猜测,99%的同学在申请之前没有看过超过200所的学校。不去比较、不去尝试,自然就少了很多机会。浏览学校的过程,也是增进对美国研究生院了解的过程,你会明白他们的基本行政结构是怎样的,学生是如何培养的,以及总体的愿景如何。这对我们将来进入美国求学是非常宝贵的预备。但可惜的是(包括去年的我),大部分留学生心态都比较浮躁,往往是匆匆忙忙准备GT,马马虎虎写PS,快截止的时候才求其按照“等级法”找几所看起来顺眼的学校,草草联系一下教授,就申请了。最后往往是几千块的申请费打了水漂。

所以我在此用切身经历奉劝大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特别是把自己看得清明适度。

(继续分享申请小策略和心态调整)


这位师兄申请到了 在08申请过一次,当时的经验验分享帖子在这里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51 积分
主题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