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认知/神经] 案例库037:UMN Offer 申博,亦是一种积累

申请案例 申请案例 268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4-03-03

案例库
国家: 美国
录取学校: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录取专业: 认知/神经
offer: Offer 有奖金
学位: Phd
入学:
本科学校: 爱荷华大学
本科专业:
成绩: GPA 3.34/4
相关经验: 本科在实验室里做了2年的研究助理,期间参与了三个实验项目;一次VSS 海报演讲,一篇文章二作。 研究生期间参与了三个实验项目。
大飞飞写在前面的话:

虽然SH同学是美本美硕,且已经有过多段完整的科研经历,但诚实来说,确实是一个带起来有些“费劲”的学生。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脑袋里有东西,但说不出来”,所以刚刚开始跟他合作的时候,听他讲自己的科研经历是件挺痛苦的事,他总是穿插大量的细节,且时不时就会跑偏主线,跳出逻辑,聊旁枝末节的点。

我问他在你的研究里,A是如何推导出B的,他会开始跟我聊C和D,在把我听得云里雾里的同时,我也能够感受到他并不是不了解他的科研,而是脑袋上塞了太多碎片化的信息始终没有串起来,而且他长期浸润在自己实验室的内部交流中,还不懂如何给一个新的听众讲一个“别人能听懂又有意思的故事”。这些问题不是个例,非常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同学都有类似的问题。

所以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抽丝剥茧,梳理逻辑,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不是“你的实验室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的",你要用严谨的、可以被普遍接受的逻辑来论证你的每一个观点。

所以看到SH能够最终有所成长,并拿到了PhD的入场券,我是非常欣慰的。也许其他人只能看到最后的这个offer结果,但我能看到的是他如何一步步更加接近一个真正的scientist,如何为他即将开始的科研旅程做好准备。这,是我做mentor唯一重要的目标。



以下是原文:

—— ——

1
写在前面

在一个月前我的申请结束后飞飞学姐就建议我写个申请经验分享,但由于我在忙实验室里这样那样的事儿,就一直拖到了现在(很抱歉!)。我之前一直在思考我需不需要在这篇分享里提到具体专业的事情,但仔细想了想发现这些经验并不是仅适用于心理这个专业的。同时,考虑到我本身经历过两次申博,同时起步比较慢(大三才开始),就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一说我选择科研这条路的初衷以及一些申请结束后的感受和想法吧。
我的基本资料是:
  • 本科毕业于爱荷华大学,GPA 3.34/4
  • 研究生毕业于康奈尔大学,GPA 3.86/4
  • 本科在实验室里做了2年的研究助理,期间参与了三个实验项目;一次VSS 海报演讲,一篇文章二作。
  • 研究生期间参与了三个实验项目。
  • 申请项目为美国/加拿大心理学PhD项目,申请方向为认知科学。
  • 收到offer有: University of Toronto,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等。


2
为何选择读博/研?

我最开始决定读博,走科研这条路始于一个大学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提出的问题:“你希望你将来日复一日地在你的办公室里干什么?”这个问题看似与“你想做什么工作”这个我耳熟能详的提问一模一样,但最为触动我的是其中提到的日复一日四个字。对于很多工作来说,每天要做的事情都是惊人地相似的。而这样重复性的工作,在我看来,是最为恐怖的事情—它很可能会迅速地消耗掉我对一个熟悉的工作的热情和好感,从而导致我渐渐变得对工作心不在焉,甚至天天想着赶紧转行。因此,我开始思考有没有一份工作能让我不断地获得新的刺激,踏足前一天的自己所不知道的领域。科研就这样走入了我的视野。诚然,科研也可以算是不停的重复,重复读论文,做实验,分析数据,写论文这样的程序,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有机会不停地接触新的知识。纵然每天的工作过程类似,目标,思考和结果却是日新月异的。带着对这样的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我在大三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实验室中的工作。

我向来都是一个兴趣主导行为的人。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我很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究;但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我几乎没法提起任何劲,干什么都会一拖再拖。而这份实验室的工作几乎完美契合了我期望的行动模式:把追寻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目标,通过查阅文献或者做实验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猜测与想法,并最后得到一个阶段性的答案。因此,在结束了大学生活之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走科研这条路。


3
尝试与失败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申请心理学的研究生而非博士项目,因为我自认为那时的我在科研方面的积累还不足以支持我自信地走入一个博士项目。而事实上,康奈尔的研究生经历也确实给我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包括为我拓宽了科研方面的视野以及获取了两封十分有含金量的教授推荐信。带着这些材料,我自信满满地开始了第一次博士项目的申请,然而结果却给了我当头一棒。这次申请我收到了几个面试邀请,其中包括了一个我的保底院校,但在面试过后却没有拿到任何一个offer。说实话,在我开始申请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想过真的去保底院校。因此,在我最后连保底院校的offer都没有拿到的时候,这份巨大的落差感让我对自己的能力和资质都产生了质疑。而因为我好几年前就已经选择科研作为我想走的路,这份质疑也让我尤为迷茫。所幸的是,这种质疑和迷茫在我的PI几次“促膝长谈”之后终是被抚平了。重打精神后,我与PI谈了几次并且通过邮件询问了几位面试过我的教授,而后总结出了那次申请最主要的问题:1)我的PS写的不够引人注目,以及 2)我在面试中过于注重过去的项目中的细节而没有展现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想法幸运的是,我习惯于尽力地给自己留下可接受的退路。在开始申请的时候,我就已经跟我当时所在的实验室的教授商议过,教授也同意在我没有顺利申请上PhD的情况下给我提供一个研究助理的位置。同时,我也一直坚信我大学的PI告诉我的一句话:“科研的本质便是不断的积累。”尽管在申请过程中有着各种失误,我因大三才开始接触科研导致的经验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总结了那次申请中犯的错误之后,我重新投入了实验室的工作中,尝试着去尽可能地获取更多地积累科研经验。

4
再战/正片

带着复杂的心情和决心,我开始了去年的申请。也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飞飞学姐。可以说,去年申请的成功是许多因素的累积,但飞飞学姐的帮助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与飞飞学姐谈过之后,我意识到上一次申请失败的原因还得再加上一条:申请思路太过模糊,忽视了申博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积累的机会。下面,我想聊一聊两次申请之后的一些感受。

5
寻找实验室

或许有人(包括曾经的我)把搜索实验室当作一个简单的寻找过程,但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确认目标实验室这个最终目的。我曾经认为自己去从不同领域的那么多实验室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些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我仅仅是通过几个关键词筛出一些实验室,然后只去看这几个实验室的资料并从中挑出申请目标。但飞飞学姐在第一次谈话里就指出了我这里犯的错误:寻找实验室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这个过程能够让我们接触各个领域的热点话题,体会教授们描述自己工作的思路,以及深入思考自己所真正感兴趣的究竟是哪个领域。而在我开始仔细的去读每一个教授的工作的时候,我发现飞飞学姐指出的这点是完全正确的。有不少实验室简介中虽然并没有与我感兴趣的方向完全契合的描述,但其发表的论文却有许多和我的方向相关;而在浏览这些实验室和论文的过程中,我也不知不觉的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提高了对科研方向和问题的敏锐度。在后期的面试中,我便直观地感受到这两方面的提升给我带来的莫大好处。因此,当我们从各种各样的实验室中寻找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这个过程能够带给自己的积累与提升。


6
文书

修改文书是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其他的材料,包括GPA,托福成绩,科研经历等,在开始申请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不管我们对它们满不满意,我们已经没有任何修改它们的余地了。但文书却是我们在申请过程中唯一的能够调整质量的材料。因此,这也正是飞飞学姐在这次申请中帮我提升的重点。在我将第一次申请所用的PS交给飞飞学姐看的时候,她表示这份PS她只能给20分(满分100)。而在这之后,我就开始了N次的修改文书的过程。与搜索实验室一样,我认为修改文书本身也是一个拥有重要价值的积累过程。而经过两次的申请,我认为PS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点是“讲一个故事”。要把自己至今为止的研究方向和经历,拥有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规划总结为一个有序的,让招生官有兴趣去读的故事。在我最开始的文书里,不光是整体结构混乱,甚至对我之前的研究项目的描述也有着主次不分的问题。这些都反映出了我的一个重要问题:脑子里有东西,但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在飞飞学姐的帮助下,我在梳理PS的结构的同时也在梳理自己之前的实验项目背后的逻辑链条,并依此去思考这些逻辑和理论能如何构筑我希望去研究的方向。在最后PS修改完毕之后,尽管我知道它依旧远不完美,但我在修改的过程中形成的梳理,思考理论层面的联系的能力使我受益至今第二点就是解释自己与一个实验室之间的合适性。对于博士项目,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合适性。一旦录取,你就会跟这位教授一起工作至少4年时间。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们的科研兴趣甚至性格如果彼此不合,那对于你们双方都会是一种漫长的折磨。另一方面,我感觉其实很多教授对于能力方面的要求并没有合适性方面的要求高。博士学习作为自主科研路上的起点,很多教授是可以接受学生在学术能力上并不那么成熟的。教授们更在意的是学生是否有着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去自主地探究他们和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而PS一般比较难以表现出太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授们想从PS中看到的便是学生与自己的科研兴趣是否契合。与此同时,尝试去描述这种合适性的过程一样也会为你提供一个整理你将来的研究方向的机会。要注意的是这个研究方向不能太过广泛,类似“我想研究大脑”,也不能太浅,类似于“我想知道人在正面情绪下会关注正面还是负面的刺激”;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与兴趣总结出一个适合4年的博士项目的研究方向是PS写作中最重要也是最耗时的一点;然而,一旦你成功地整理出了这样的方向,之后无论是找论文还是提出科研问题都会变得更加的得心应手实际上文书还包含CV和套词信两个部分,但这两部分在申请开始之后的可操作空间也都是较小的。CV基本上就是一个过去经历的总结,最重要的便是表达清晰,内容充实(大飞飞补充:CV的修改在套磁暑期前就开始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研究项目的逻辑梳理都是在CV修改中完成的,我和SH同学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CV上的,可能时间过去比较久,他有点忘记当初那些每次动辄2-3个小时的CV修改meeting了。“表达清晰”对于没有经过大量专业科研写作训练的人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而套词信则需要相对简短,在总结科研经历的同时表达对目标教授的兴趣以及与对方实验室的合适性。或许有些同学会抱有套词信是否是必需的疑问。而以我的经历来讲,套词信就是必须的;申请没有进行套词的教授,有70%的几率是在浪费申请费。套词信能够在教授心里留下一个印象,甚至获得在材料审核之前与教授单独面谈的机会;而与我进行了单独面谈的教授,无一例外地给了我正式面试的邀请,其中就包括了多伦多大学。

7
面试


面试是整个申请过程中的最后一关。进入了面试就说明你的基本资料和经历已经获得了教授和学校的认同,也就是说这些不会再在面试中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教授会让你简介自己的项目,但只要你能清晰地描述出文书中写的经历,教授一般就不会花太长时间继续问这方面的问题。那么这个阶段重点考察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你对该领域的了解与思考注意,是对一个领域的了解而并不只是对一个教授的几篇论文的熟悉。我自己在上一个申请季准备面试的时候就进入过这样的误区:认为读几篇要面试我的教授的近年作品并烂熟于心就是很好的准备了。事实上,在我经历的多场面试中,直接谈到教授的某一篇文章的情况真的是少之又少(除非教授亲自通过邮件发给你了几篇论文)。更多的是涉及该领域的思考,包括其中有什么已经被研究了/有什么尚需深入调查,以及对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融入领域的讨论。而这些从开始寻找实验室的时候就需要开始积累了。当然,这并不代表在面试前去读教授的论文不对;相反,收到面试邀请后我们唯一来得及做的准备便是读该教授近期的论文;我想建议的其实是在于如何读——我认为浏览该教授多篇论文的概述和讨论部分要比精读一两篇论文要更加有效率,因为我觉得重点应该放在这些论文在该领域里的意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这位教授的近期研究方向(甚至研究方向的变化)上。而第二点便是上文提到过的主观能动性。在面试中教授会十分关注你是否对科研问题表现出了热情与自信,而这种主观表现力是需要多次的练习作为底气的。虽然这点听起来有点虚,但我感觉这却是影响教授最后决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于任何一场面试,将自己想要提及的内容和观点写下并找人练习都能够大大提高面试的成功率。总而言之,面试是最需要积累的一关。这也是我在上文中强调申请中每一个过程的原因:在搜索实验室时加深自己对一个领域的理解,在写文书时仔细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该领域的意义;有了这些积累,面试的准备就会水到渠成,在拿到面试邀请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压力巨大乃至于不知道要如何应对了。



8
与飞飞学姐的合作

在去年这次申请中,可以说我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找了飞飞学姐来指导我的申请过程。上文中也提到了,飞飞学姐的指导不光帮助了我成功拿到了几个理想学校的offer,同时也帮我梳理了做科研的整体思路。在此之前,我一直专注于各种实验项目,而没有拿出一段时间来静静地思考并理清自己至今为止的积累究竟指向何处,导致了我“脑子里有货却不知道怎么说”的窘境。而经过飞飞学姐在本次申请期间的细心指导,我也成功摆脱了这种窘境;在我看来,这是不亚于在申请中拿到多个offer的重要成就。因此,我十分感激飞飞学姐这段时间用心且十分负责的指导。飞飞学姐不会在申请过程中直接代替我们做任何事,但会在每一个阶段给我们提出很有意义的建议并且和我们一起反复修改审核文书。对于想要申请博士项目而非大学本科的我来说,这样的指导才是真正重要的。


9
结语


博士申请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而读博的过程也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科研之路必然是辛苦的,因为其本身就是不断试错,不断在目前尚且未知的领域探索的过程;科研之路却也是令人兴奋的,因为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触碰并扩展人类知识的边界。祝愿每一位对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充满热情的同学能够顺利通过申博的过程看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后带着自信与期待走入自己理想的博士项目。


—— End ——



大飞飞的结语:

2023fall的申请已经落下帷幕,下一申请季2024fall申请咨询招生开始,作为个人Mentor,而非中介公司,在申请季中,我将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全过程phd申请指导,包括海外暑研申请、选校、套磁、文书写作、面试准备等(不包括文书寄送、网申等细节工作),我的主要理念是帮助我的学生从根本上提高科研实力,训练科研思维,提供本科生科研训练方面的指导。

因名额有限,所以会有面试评估。我更愿意与热爱科研的小伙伴合作,只要你心怀星火,在科研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兴趣,都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预约咨询”,我们会首先进行简单的背景评估,再进一步联系你预约面试。

最后,在觉得本文还不错的的基础上,欢迎多多分享,多多转发,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我也会持之以恒地多写文,写好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esyLSXQyMnvGYahjrbI5A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 积分
主题
+ 关注